澳洲西澳大學的演化生物學家加利雅諾(Monica Gagliano)和同事近來做了一項研究,他們把豌豆苗放在倒Y字形的盆子裡,每盆的其中一根支管不是放在一盤水中,就是放在內有流水的螺旋塑膠管裡;另一根支管內則裝了乾燥土壤。結果顯示,幼苗的根都朝著有水份的那端生長,無論水是容易接觸或是藏在管子裡。加利雅諾說:「植物就是知道水在哪裡,即使它們偵測到的只是管內的水流聲。」然而若幼苗可以選擇朝水管或少許濕潤土壤生長,它們的根則會偏好後者。她提出假說,認為這些植物會靠著音波偵測遠方的水源,但靠近水源時則利用濕氣梯度來追蹤目標。
此項研究發表於今年初的《生態學》期刊,但這並不是首度有研究指出植物群可以偵測並解讀周遭聲音。2014年的一項研究顯示,阿拉伯芥屬(Arabidopsis)植物可以區別毛毛蟲的咀嚼聲與風造成的振動聲:植物「聽到」昆蟲進食的錄音後會製造較多化學毒素。該研究的第一作者艾培爾(Heidi M. Appel)是美國陶雷度大學的環境科學家,她說:「我們往往低估了植物,因為我們比較看不到它們的反應,但葉子其實是極度敏感的振動偵測器。」
研究顯示蜜蜂會發出特定音頻的嗡嗡聲,刺激花粉釋出,這種「振動授粉」的現象也暗示了植物可能聽得到聲響。
德國格萊福斯瓦德大學的生物學家舒納(Michael Schoner)並未參與這項新研究,但是他相信植物可能具有某些可以感知噪音的器官。他說:「聲音的振動可能透過機械性受體觸發植物反應,這些受體也許很精細、狀似毛髮,作用跟膜類似。」
這項研究令人開始懷疑,噪音除了影響動物,是否也會影響植物?據加利雅諾觀察:「噪音會阻隔植物間的通訊管道,例如當植物需要互相警告昆蟲來襲的時候。」因此下次你在自家庭院打開吹葉機或割草機時,記得多想想百合花的感受。
【欲閱讀更豐富內容,請參閱科學人2017 年第 186 期 08 月號】
原文連結:http://sa.ylib.com/MagArticle.aspx?Unit=newscan&id=3676
留言列表